2022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第23期、暨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双周沙龙第26期“数字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全球学习中心举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小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申卫星,应邀参与讨论。沙龙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孟天广主持,现场及线上共有26万余名观众同步参与本次活动。 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数字文明已经广...
2022年11月16日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教授做客“求索·十年”论坛,以“阅读二十大报告的三个路径——过程、文本和理念”为题,为百余名师生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起草过程、文本表达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内涵。 杨雪冬教授回顾了历次党代会报告的发展演变过程。他介绍,党代会报告基本架构自中共八大奠定雏形至今,在起草过程和文本结构上都经历了不断调整和改进。我们看到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的十三大以...
2022年10月28日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来到三教2102教室,以“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为题,为百余名师生介绍中国共产党通过政党建设驱动国家建设的作用机制。 在回答“如何理解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政党建设驱动国家建设的机制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孟天广表示,强政党所具有的中心化、稳定化、一致化、组织化等特征在规范党与国家关系的同时,也保证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保...
2022年10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党委组织在校师生党员团员开展“以青春之名,奋进新征程”主题党团日活动。本次活动共设三个篇章:博学笃行·喜迎二十大;学深悟透·热议二十大;踔厉奋发·践行二十大。 校研工部副部长钱婷,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颍、戎珂,研工组组长李帮喜,国关系教师党支部刘江永教授,政治系教师党支部杨雪冬教授,经济所教师党支部孙震副教授,以及社科博221集体出席参加活动,由社科博221党支部书记...
2022年10月24日晚上7点,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主办,比较政治研究团队和中国农村研究院比较政治研究所承办的“比较地方治理与比较政治系列学术活动之名师讲坛”第二期顺利举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长聘教授杨雪冬作了题为“政治发展理论的五个波次”的学术分享。会议由比较政治研究团队负责人、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大维教授主持,部分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同学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 讲座伊始,杨雪冬教授首...
2022年10月6日,“清华计算社会科学编程语言学习证书(R语言)颁奖仪式暨2022年Learning R with Dr. Hu and His Friends Workshop 开营仪式”在清华大学西阶梯教室举办。该活动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胡悦组织设计,项目收到报名354人,其中162名学员线下参与了首场活动。同步B站直播累计听课人数达到1188人。开营仪式上,胡悦副教授首先为获得第一期“计算社会科学编程语言(R语言)学习证书”的同学颁发证书,...
2022年9月3日,政治学系以线上线下形式同步开展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新生教育培训。在校师生相聚明斋221室,五位教授及一名学生代表分别就不同主题致辞与发言。 下午2时,政治学系系主任杨雪冬教授以“认识清华、认识中国、认识自己”为主旨发表致辞。杨教授首先回顾了清华政治学系从“大而强”到“小而精”的发展史,随后着眼于中国政治特色与学术研究的紧密联系,强调时代背景及政治意识对政治学者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与...
2022年7月6日,在第十五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共同体会议上,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办、政治学评介协办的第二届“比较政治学研究”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经典议题与中国场景”。会议受到学界同仁的高度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数十位学者...
2021年7月11日-13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张开平出席国际政治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第44届年会(线上),并作会议报告。张开平副教授担任本次会议“公共民意与政治传播”分支联席主席,与新西兰大学奥克兰大学Lara Greaves博士共同评审来自全球各地近百份投稿,组织多个会议板块,受到会议执行主席Carla Houkamau教授和Allison Harell 教授赞扬
2021年1月15日,我系副教授孟天广的《“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双重驱动的数字政府转型》一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报》创新驱动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特别策划栏目。孟天广在文中表示,数字政府转型不仅促使数字技术嵌入政府科层制内部以推进治理结构再造、业务流程重塑和服务方式变革,还构建着“新型政府——社会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革,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字社会建构及数字经济发展。(文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