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清华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1911年实际开办的清华学堂,从一开始便在史学政治类的名目下设立了政治学的相关课程。同时,作为留美预备部而考录的直接赴美留学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读或改读了政治学专业,其中包括唐悦良、胡适、刘寰伟、梁基泰、陆懋德和张福运等人。此后,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和庚款考取留学的学生中又有更多数量的学子专攻或转学政治学,包括钱端升、杨光泩、金岳霖、萧公权、浦薛凤、王化成、陈之迈、沈乃正等人。

1915年,学成归国的唐悦良任教清华,开创了以华人专业教师讲授政治学课程的先河。在他之后,余日宣、郑麐和钱端升等也回到母校任教。与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政治系教授罗伯特•麦克洛伊(Robert McNutt McElroy) 、明尼苏达大学助教授的魁格雷(H. S. Quigley)以及辛辛那提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劳力(Selden Gale Lowrie)先后来清华讲授政治学课程。在这批中外教员的帮助下,1920年11月,清华高等科同学创立了清华政治学会,这是清华园内第一个以政治学为主业的学术团体。

在清华学堂酝酿改制为大学的过程中,清华政治学教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1926年4月,清华正式改制为大学,在设立专修课程的11个科系中,政治系时有包括首任系主任余日宣以及钱端升、金岳霖、刘师舜等教授4人,有学生29人,不仅是重点科系之一,而且学生数量亦居校内第一。1928年北伐胜利后,清华又改制为国立大学,在吴之椿和蒲薛凤先后两任系主任任内,政治学系汇聚了一批知名教授如钱端升、萧公权、张奚若、王化成、嵇文甫、陈之迈、沈乃正、燕树棠和赵凤喈等人,他们钻研知识,穷究世情,潜心著述;创设课程,完善学科,作养人才,开创了清华政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936年,清华政治学系在国内率先创办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了日后成为一代大师的王铁崖和邵循恪等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南迁,与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张奚若出任政治学系主任,与钱端升、张忠绂、张佛泉和吴之椿等坚守教职,宣传民主抗战,培养了一大批品学皆优的青年学子,包括日后成长为学界知名的邹谠、罗典荣、陈体强和楼邦彦等人;而蒲薛凤、王化成和陈之迈等教授进入政府,参与了抗战实务。

1946年清华复员回到北京,在张奚若和曾炳钧先后两位系主任的领导下,端木正、陈体强、杜汝楫等先后到校任教。他们和进步学生一起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民主运动并且迎来了和平解放。在1951年开始的清华大学院系改革及调整中,计划将政治学系原有的教学组升级为独立学系,分别成立行政学系和外交学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建设人才。但在1952年的全国院校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政治学系的师生大多转到了北京政法学院。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的新进程,逐步恢复了理科和文科建制。2000年5月,政治学系复建,李润海教授担任系主任;2009年8月,政治学系全面重组,张小劲和景跃进教授分别担任系主任和副主任,与一批出自国内外名校政治学系的资深教授和青年学者,共同致力于教学和科研,继承清华政治学的学术传统,重振辉煌的历史。

2012年经学校批准,社会科学学院成立。由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所、科技所和政治学系及国际关系学系共同组成。在社会科学主流学科的框架内,政治学学科又有成功的发展。2017年,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和社会学系共同组成学科群,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为主题承担了“双一流”建设的任务。

清华政治学系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的人物史。这些曾经在清华任教授课和学习读书的历史人物,是清华政治学的历史传统和学术道统中最宝贵的部分。为缅怀先贤,为启迪后人,清华政治学系特设名人堂以展现先贤事迹。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