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法与交叉学科青年工作坊2022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候猛、上海交通大学程金华、清华大学陈杭平、陈天昊和于晓虹五位老师发起。秉承搭建青年研究者交流平台,开展坦诚严肃学术对话的宗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年学者的不断涌现,学术事业才能持续发展,与各位青年才俊共同“琢磨”是工作坊的初心。第一届“问”字期工作坊、第二届“渠”字期工作坊线上召开,第三届“哪”字工作坊由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得”字工作坊由香港大学主办。
2025年6月,我们计划在六朝古都——南京——举办第五届“清”字期“琢磨 ”工作坊,诚邀海内外的青年学者莅临东南大学法学院,参会研讨。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正在蓬勃发展。此次工作坊的发起者,来源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具有多元的学术背景。我们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与各位青年才俊们会猎于讲台、交锋于笔尖,共同推动法与交叉学科研究的进展,为青年研究者提供平台,开展坦诚而严肃的学术对话。
我们诚挚且热烈地向海内外的博士研究生和尚未获得长聘教职的青年学者发出邀请,征集围绕法与交叉学科相关议题的中、英文学术论文(未发表)。议题开放。
我们将集体讨论公布最终入选名单,同时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进行与谈,并分享关于法与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论文写作与发表等问题的心得体会。期待大家围绕学术研究的坦诚而严肃的交锋,让我们在对论文的反复琢磨中携手成长。
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举办,东南大学未来法治与数智技术创新实验室协办,法政实证研究会议组具体承办。会务组将组织专家匿名评审,并依据评审结果确定参会论文名单。对于特别优秀的未发表成果推荐在《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法律评论》《中国法律实证研究》 《湖湘法律评论》《东南法学》 《China Law and Society Review》《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 economics》等中英文期刊发表。
本次会议的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我们呼吁更多学术背景与更广学科视野的国内外专业人士共同加入,并期待各位青年学者惠赐文稿。

东南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东南大学未来法治与数智技术创新实验室
法政实证研究会议组
二、投稿步骤与会务说明
1. 与会人需先行将论文长摘要(中文400字以上;英文200字以上)发送至会务投稿系统,截止时间为2025年4月1日。
2. 为了给与会嘉宾提供充足的时间办理港澳通行证或进行签证申请,本次会议将根据作者提交的长摘要确定入选论文。我们将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并将于2025年4月下旬告知入选参会者。
3. 长摘要入选后,论文全文须在2025年6月1日前发送至投稿系统。论文须是未发表的中英文论文,字数原则上中文不低于1万字,英文不低于7000字,采用word格式。
4. 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嘉宾交通和食宿费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