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上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任剑涛教授应邀做客武汉大学长江论坛第二百二十五讲,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44会议室为大家带来题为“相倚而立: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变奏”的学术讲座。此次长江论坛由武汉大学主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承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主持论坛,校内外7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讲座伊始,刘伟院长代表承办方对任剑涛教授及与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而后,任剑涛教授以“国家中层理论”为视角,跳出宏观意识形态辩论与微观基层治理研究的传统范式,围绕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展开系统阐述。他指出,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并非互相对立排斥,而是在现代政治秩序中“相倚而立、轮番变奏”。
接着,任剑涛教授分析了两者“轮番出场、一方蛰伏”的规律。他结合历史脉络指出,二十世纪80年代末苏东变局后的近30年里,世界主义以福山“历史终结论”为代表成为全球主调,强调全球化与自由民主的普适性;而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则标志着国家主义的强势回潮,各国开始清算过度全球化带来的结构性失衡与社会撕裂。他特别强调,这种“蛰伏与出场”并非简单的轮回交替,而是由经济繁荣度、政治稳定性与社会心理状态共同决定的“世界政治节奏感”。经济低迷、社会极化时,国家主权与利益问题凸显,国家主义易成为主调;反之,世界主义则更易被关注。
任剑涛教授强调,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二者并非自足的政治理论,需在关联视野中理解两者的“相倚而立”:国家主义需世界主义提供广阔视野,避免陷入封闭与狭隘;世界主义需国家主义提供实体支撑,避免沦为纯粹的乌托邦。
任剑涛教授的分享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美国一战后的战略踌躇、阿伦特思想中的张力、国家认同与人类共同体价值的平衡等主题展开交流,任教授针对不同议题逐一回应,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为相关研究开拓了多维视野。
论坛尾声,刘伟教授对任教授的精彩分享作了全面总结,并对其拨冗莅临、倾心传授学术心得再次表达诚挚感谢。任教授的学术分享兼具思想深度与表达魅力,既系统呈现了严谨理论,又以生动语言传递了学术洞见。此次讲座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不仅拓宽了大家理解国家理论的视野,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