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上午,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学术前沿论坛·2025暨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报告研讨会”在北京市社科联成功举办。大会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翟德罡主持,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致辞,北京市十余个基础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作为“政治学行政学2024年度(北京)学术发展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受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委托,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发布了《政治学行政学2024年度(北京)学术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杨雪冬教授在发布时指出,2024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科发展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学科规模总体保持稳定,人才队伍较为整齐。中坚学者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青年学者充满活力,学术交流形式多样,学术成果丰富,在全国政治学行政学版图上继续处于显要位置。二是,学术自觉和学术创新意识鲜明,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积极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在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搭建起线上线下、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既展现了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界的活力,又为青年人学术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在全国遥遥领先。五是,主动通过学术讲好“中国之治”故事、“首都之治”故事。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宣传、决策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推进学科发展。

杨雪冬介绍说,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作为本年度报告的承担者,力图在以往年度报告撰写的优良做法基础上,有所创新。今年政治学行政学《发展报告》撰写,与往年相比,有三个着力:一是对北京市范围内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政治学行政学基本概况进行了初步普查,掌握了师资力量、师资队伍结构、成果数量、课题中标、议题方法偏好等基本数据;二是报告对学术成果的综述涵盖中英文成果,体现了政治学行政学“胸怀天下”的关注;三是对首都政治学行政学界如何回应具体的首都治理需求做了归纳分析,突出政治学行政学在“接诉即办”改革、“京津冀一体化”等具体治理议题上的现实贡献。
报告还对政治学行政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的未来发展要贯彻“三个关照”:中国关照、时代关照、世界关照,既围绕党和国家正在做的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来谋划推进政治学行政学的发展;又要敏锐把握世界格局深度调整、人口结构重大变化、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全球治理亟待变革等时代特征推进政治学行政学研究;更要以开放的心态展开政治学行政学研究。
据了解,《学科发展报告》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立的年度项目,面向包括北京市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行政学在内的十余家学会单位,旨在对上年度学科学术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研究,以首善标准展现具有首都特色的学科学术发展概貌。参加本次论坛汇报的学科,共有包括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行政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沙凡供稿)
附:政治学行政学2024年度推荐成果
著作
1. 房宁,《素面朝天的中国》,当代中国出版社,2024年。
2. 黄涛,《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
3. 罗祎楠,《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24年。
4. 马嘉鸿,《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5. 任锋,《共和立国与治体新论:钱穆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
6. 杨雪冬主编,《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清华政治学系的探索》,中央编译出版社,2024年。
7. 杨光斌,《历史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范式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
8. 姚中秋,《文教国家:中国国家形态的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
9. 薛澜等,《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 年。
10. 张树华、韩旭、王阳亮等,《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与治理效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论文
1. 陈玲、孙君、付宇航,《政策协调、不确定性与大型技术系统创新——中国核电技术赶超的案例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24年第3期。
2. 荆学民,《从“宣传思想”到“宣传思想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塑造新闻传播新品貌》,《新闻与传播研究》,2024年第9 期。
3. Shuai Jin, Yue Hu, Tianguang Meng,《Why Economic Inequality Undermines Political Trust: An Analysis of Mechanisms》,《Public Opinion Quarterly》,2024 年第 2 期。
4. 刘鹏、李海林,《中国党政组织关系的具体形态和生成逻辑》,《政治学研究》,2024年第2期。
5. 孟天广、吴培琳,《算法政治:算法介入国家治理的耦合逻辑与政治效应》,《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6. 任剑涛,《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意义界定与合理进路》,《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年第17期。
7. 宋雄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属性考察:一个论纲》,《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
8. 孙柏瑛、汪元,《“块提条统”:协商牵引条块互动的共识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24年第12期。
9. 吴志成、徐信高,《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世界经济与政治》,2024年第4期。
10. 杨雪冬、胡天宇,《压力型体制:一个描绘和解释中国政府运行机制的概念》,《治理研究》,2024年第2期。
(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