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上午,《清华社会科学》复刊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丙所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内外的多位知名教授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主持,就传承清华的文科传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935年,清华大学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办了《社会科学》季刊。从1935年到1950年,《社会科学》季刊出版了6卷15期,发表了中国当时最优秀的一批社科学者的研究成果。时隔近70年之后,清华社科学院为了落实学校文科发展的“双高计划”,继承老清华《社会科学》的优良学术传统,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再续薪火,决定以集刊的形式复办《社会科学》,并更名为《清华社会科学》,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校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彭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清华的文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社会科学》季刊集中地展现了清华社会科学曾经达到的辉煌格局。希望复刊后的《清华社会科学》继承老刊的优良传统,并与国家当前的发展战略需求及清华的文科建设布局紧密结合,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社会科学学派。希望作者、编者与出版人能够围绕杂志形成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做出可持续的、高水准的学术贡献。
作为《清华社会科学》的出版方,商务印书馆副部经理王齐表达了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长期合作的期望。她表示,商务印书馆和中国的学人同生共荣,与清华的合作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希望《清华社会科学》能够成为兼容并包、心胸博大、恒久坚持的一流刊物,成为东西互鉴的高规格平台。
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在讲话中强调,《社会科学》诞生于动荡的时期,复刊于繁荣的时代,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希望《清华社会科学》要努力成为重要的学术平台,发出中国社科学人的声音,根据中国实践和本土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并逐渐依托杂志发展出中国学派,在学科经典论题上推出中国解答。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强代表《清华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表示,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学者贡献其智慧。《清华社会科学》的复刊对于清华的文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学系知名教授、《清华社会科学》主编应星介绍了刊物的筹备和出版情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刘亚秋,《新华文摘》杂志社副社长刘仲翔、《国际政治科学》主编孙学峰,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孟庆国、社科学院副院长李正风、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计算社会科学平台执行主任孟天广、实验社会科学平台执行主任张丹、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谢喆平、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杜月、《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严飞,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总编辑白中林等相继发言,对《清华社会科学》复刊表示祝贺,并对杂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清华社会科学》学术委员聘任仪式。

(文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