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在甲所召开了“清华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暨清华政治学系系友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清华政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强系友交流与合作,凝聚校友力量。会议由政治学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杨雪冬主持。30余名政治学系系友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回顾历史,分享心得,共话未来。

图: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会议在教师代表致辞中拉开帷幕。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重组后首任系主任、长聘教授张小劲、长聘教授任剑涛、长聘副教授谈火生、长聘副教授于晓虹、长聘副教授刘瑜依次发言,表达了对系友成长的欣慰与欣喜,回顾了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优良办学传统,并对大家人生事业发展寄予期待。

图:张小劲老师致辞

图:任剑涛老师致辞

图:谈火生老师致辞

图:于晓虹老师致辞

图:刘瑜老师致辞
随后,会议围绕学科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展开学术研讨。第一单元“学科发展与理论构建”由北京化工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赵娟主持,四位学者进行主题分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陈波以“‘双破万’城市的标志意义与路径差异”为切入点,探讨区域平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姬生翔分享了“眼动追踪实验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中的创新应用”,为行为政治学提供新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师戴思源聚焦“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政治学拓展”,提出跨学科融合的路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讲师许超则以民国学者研究为例,阐释“老清华”和“清华路径”对政治思想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启示。

图:系友分享发言
第二单元“实证研究与治理实践”由重庆市水利局二级主任科员杨惠博士主持,三位学者结合全球案例进行主题分享。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MPA教育中心主任严宇提出“回应型城市”的理论框架,比较分析北京与纽约的治理模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汤峰以东盟国家执政党为案例,分析持续执政与对外经济合作的关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黄种滨则聚焦青年群体,揭示分配原则对国家认同的塑造机制。

图:系友分享发言
与会人员围绕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为未来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系友们依次发言,分享职业体会和发展情况,深入探讨交流经验。在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进行了庆祝清华大学校庆的仪式,充满温情的环节为本次系友会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会议最后,杨雪冬进行总结发言。他说,明年是政治学系成立一百周年,举行首次政治学系系友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治学系一路走来,发展越来越好,离不开每一位系友的支持和贡献。系友是政治学系建设的宝贵财富,大家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政治学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鼓励系友们不仅要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深耕,还要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他表示,政治学系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系友们的发展,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图:杨雪冬老师总结发言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成立于1926年,是大学建立的最早的一批社会科学学科,曾经在中国政治学学术学科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百年来,清华政治学历经强盛、停顿、复建、重组,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风格鲜明、底蕴深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科研机构,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供稿: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赵泽群、马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