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全球教席学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法学教授、犯罪学和法律政策研究所所长Kimmo Nuotio以“煽动仇恨作为一种犯罪--芬兰、北欧和欧洲的视角”为题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307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学术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助理教授王华伟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梁根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于晓虹,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康乐、吴雨豪担任评议人。会场近三十名学生与主讲嘉宾进行了互动讨论,反响热烈。
于晓虹在会中提出:我有两个问题向Nuotio教授请教。第一个是关于犯罪化的问题。将一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及其后果是否在任何社会都是极为关键的问题。在当前的中国学界,也有很多相关的讨论。但我们如何从理论的视角理解犯罪化的程度,如何控制犯罪化的边界对社会才是最好的?判断的原则是什么?第二个是关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在既有的研究中,又是如何理解及衡量过度犯罪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例如您提到的象征性立法现象,这是否算是过度犯罪化的某种后果?
Kimmo Nuotio针对此问题回应:于晓虹教授提到了过度犯罪化的问题,针对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以来的这种趋势,我们尝试通过尽量减少监禁来解决。刑事司法不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不能用它来指导社会发展。象征性刑法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某些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以通过判例法有效地传达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