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公示名单。
清华大学共有26个项目入选,其中,政治学系于晓虹副教授申报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研究》和李珍珍博士后申报的《数字智能时代算法决策的创新机制与风险防范研究》分别入选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


项目介绍:
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研究

项目主持人:于晓虹,女,山东青岛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后,兼任哈佛大学政府学系客座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司法政治、法律实证研究以及司法大数据;长期致力于观察中国司法改革进程,法律、法院和法官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大环境的互动,在清华大学持续开设“司法政治”和“大数据时代的司法与政治”等课程;相关研究工作发表于《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China Review》、剑桥大学出版社、《政治学研究》、《清华法学》、《开放时代》、《中国法律评论》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或出版物。
项目简介: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理论命题,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在政治全过程的参与和监督,是中国实践对比较民主理论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司法场域中重要的民主参与形式,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系的具体组成部分,也是其精神内涵的具体实现。课题从法政治学视角出发,将相关探讨延伸到人民陪审员制度,通过田野调查、大数据分析、虚拟情境实验等政治学研究方法,系统检视司法决策过程中人民的全程参与和在场监督,体系化理解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的运行现状、现实关切和发展路径,以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实践范畴,阐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比较意义,加深民主的中国话语体系与比较民主理论的接触与对话。
数字智能时代算法决策的创新机制与风险防范研究

项目主持人:李珍珍,女,福建福州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博士后;毕业于山东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罗格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访学一年,发表CSSCI论文数篇。近期研究领域为数据治理、智能社会治理,特别关注人工智能算法治理的创新机制与风险防范。
项目简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地数字化和智能化,也驱动当代政府治理革新。算法作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核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治理革命,“算法治理”成为全球治理实践的大趋势。在我国,算法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及“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的关键要素。算法决策,即以人工智能算法的数据分析与结果预测作为决策的基本遵循,是算法治理实践和建设数字治理体系的前沿阵地,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因此,基于实践进展和理论基础,系统考察算法决策的创新机制,审视算法决策的内生风险,提出算法决策的治理路径,对于全面提升政府算法治理能力,提高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