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社会治理”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数字社会治理高峰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山东省政法委、济南市政法委等实务部门领导,以及来自期刊界的主编编辑们齐聚一堂,共同深入研讨数字社会治理的理论前沿、实践热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我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教授应邀参加,并作题为“数字化国家能力: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信息逻辑”的主旨演讲报告。

在主旨演讲报告中,孟天广教授指出,数字时代的国家和社会是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基础上的数字化国家治理结构优化和数字化国家能力生产过程,并提出我国应该着重围绕个体层面、社会层面和市场层面来丰富国家能力理论,以此综合构建提升数字化国家能力。
他讲到,时逢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五个现代化的碰撞时期,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的国家和社会在经历数字化技术赋能“国家”和数字技术赋权“社会”两个维度的转变。作为一种新兴理论视角,信息政治学为理解国家治理的信息基础,以及国家治理过程中信息生产、信息汲取、信息扩散、信息处理乃至信息使用的原则与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概言之,信息政治学关心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国家内部的信息问题。二是国家与社会进行信息交换的问题,涉及包容性制度和公共空间建设两个维度。
他讲到,从韦伯的科层制传统、福柯的知识论传统和制度经济学传统的三个理论视角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国家能力。目前形成国家能力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靠国家自身的行政机制,二靠国家渗透的社群机制。而信息化时代带来了第三种机制,即信息机制。整合了韦伯实体论国家理论中的信息机制和福柯知识论国家理论中的信息要素后,我们可以得到数字时代国家治理的信息理论:基于三明治治理结构,不仅关注国家内部的信息问题,更融合了国家—社会间的信息问题。

他讲到,数字化国家能力(Digitized State Capacity)可以归结为国家利用数据要素(汲取、处理及应用)形成的新能力,可具体概括为两维度+六要素:即政府内部的信息汲取、数据治理和循环决策能力,以及政府外部的数字规划、回应/服务能力和濡化传播能力。为此,数字化国家能力的形成还需解决信息稀缺和信息过载的问题,目前我国更多的依靠的是行政机制,在两种机制并行的基础上,未来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社群的补偿机制作用。
据悉,山东大学校长助理、国家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盖玉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诗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也纷纷作了主旨演讲报告。
当日下午,三场平行论坛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同时召开。与会专家、教授肯定了各分享人的研究和选题价值,指出学者们的研究回应了当前存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应当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加强与现有理论的对话、阐明大案例选择的典型性以及厘清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等建议。会议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佃利主持,曹现强教授作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