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任剑涛教授出席“当代儒学与社会科学互鉴”学术沙龙

2023-06-13

2023年6月11日下午、12日上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当代儒学与社会科学互鉴”学术沙龙,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主讲的“古典自由主义的人物与思想”系列讲座的第五、六讲成功举行。讲座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郭萍副研究员主持,山东大学部分师生参与了沙龙活动。

第五讲的主题为“成熟时期:密尔的社会自由理念”。任教授以《论自由》《代议制政府》为核心文本展开具体讲解,首先阐明了密尔的社会自由与洛克的政治自由、斯密的经济自由的区别以及三者之间的奠基关系,进而具体解释了斯密提出恪守“群己权界”的“伤害原则”对于维护社会自由的重要意义。由此指出密尔社会自由理念的重大贡献:其一,引入了“社会自由”概念,由此不仅丰富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内容,而且遏制了现实的形下自由转向抽象的形上自由的通道;其二,重构了自由主义基本假设,将划分个人与国家边界的契约论思路,转换为群己权界的功利主义解释,为自由主义提供了功利主义式的论证。

但同时任教授指出,密尔的社会自由存在明显局限性。首先,他将自由主义的政治权利原则拓展为一个社会权利原则,这使得民主政治偏向以多数人的利益计算进行政治决策;同时促使亚群体的政治诉求愈发强烈,但由于制度建设难以及时跟进而出现政府政策与社会资源的同时匮乏。其次,他导致古典自由主义的方向性迷失,从而成为古典自由主义的终结者。原因在于他与空想社会主义互动过程中,遗失了自由主义的权利有限扩展逻辑,将个人与国家关系问题从政治领域不恰当地拓展到无边且复杂的社会领域。

在讲座最后,任教授同与会师生就“群己权界何以可能”、“伤害原则的合理性、界限与达成共识的可能”、“国际政治中的自由主义扩展”等话题展开了对话。

第六讲的主题为“复兴时期:诺奇克的最小国家”。首先,任教授梳理了20世纪自由主义阵营的分化,并指出罗尔斯的正义论作为一个理论标靶,催生了以桑德尔为代表的激进自由主义和以诺奇克为代表的自由至上主义。诺奇克强调在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个体权利都应置于最高位置,为此他坚决重申古典自由主义的权利哲学,随时警惕个体权利的旁落,以此修正左翼自由主义。进而言之,诺奇克主张回到能够辨别自由主义真伪的“洛克原则”,即重申生命、财产和自由权利,同时强调贯彻“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康德原则。由此表明,诺奇克是最原初意义上的自由主义的卫道士。

进而,任教授以《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为中心,概括地解析了诺奇克基于个体自由的底层逻辑、运用博弈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而呈现的理论学说。第一,诺奇克既反对无政府,又反对大国家,而是提出了“最小国家”理论,即从弱者谋求强者保护的视角解释现代国家的起源,进而指出随着保护者权力合法化与机制化而形成的“守夜人”国家是唯一正当的国家形态,一切附加的国家功能都无法获得道德辩护。第二,与以往的古典自由主义者以契约论、功利论、进化论等论证国家不同,诺奇克以斯密“看不见的手”的隐喻对“最小国家”的存在状态与运作方式做了深刻的阐释。第三,诺奇克反对分配正义,认为它只关注接受者的利益,而不关注给予者的利益;只关心财富往哪里去,而不关心财富从哪里来,因此会导致财富生产积极性的衰退;他进而提出由获取正义、转让正义与矫正正义三个原则组成的“持有正义”。另外,任教授还阐述了诺奇克关于知识分子敌视市场的洞见,即知识分子虽能够在学校奖优体系中成为高人一等的绩优者,却不能以此在公平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获得优质优价的社会反馈,因此促成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的强烈主张。为此,诺奇克呼吁,学校应当成为知识分子与社会相联结的组织渠道。

讲座最后,任教授就“诺奇克正义三原则下的权力是否可交易及其道德悖论”、“诺奇克的论证是否为特殊形式的契约论”等问题和与会师生展开了交流。

随着第五、六讲的结束,“古典自由主义系列讲座”也已进行过半。与会师生对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论边界、历史脉络等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为中西比较研究找到了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