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我系孟天广副教授出席清华大学2022年文科工作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2022-11-11

2022年11月10日,清华大学2022年文科工作会议在建华楼举行。在上午的主题研讨环节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以“有组织教材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社会科学学院分享我们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探索和思考。什么是有组织教材建设,为什么当下重新思考有组织教材建设。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初,学科恢复之际,重点高校纷纷开展有组织教材建设,为人才培养和思想传承供给知识体系。那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当下,重新思考有组织教材建设支撑高质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今天我重点分享社科学院近年来的探索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今天汇报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为什么当下我们要有组织地开展教材建设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第二部分,社科学院如何有组织地开展教材建设;第三部分,社科学院统筹多学科力量推进“新社科系列教材建设行动计划”;最后是简要总结和思考。

一、有组织教材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哲学社会科学当下有必要开展有组织地教材建设呢?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教材工作会议上强调,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因此,高等院校应该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

从高等院校的角度,有组织教材建设来源于三方面重要原因。第一,教材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教材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第二,教材是哲学社会科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者。教材是系统化、体系化、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呈现来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果,为人类社会贡献中国思想;第三,从学科建设角度,高质量的学科发展离不开教材建设这个“底座”。教材是高质量学科发展的基础,构成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呈现学科发展高度、发挥学术引领角色的“标杆”。总之,教材建设关系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学科发展等方方面面。

总结起来,有组织教材建设存在四个逻辑。一是来自国家需求。教材建设是培根铸魂的国家事权,有组织建设可以更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有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教材作为学术公共品,在当下考核体系中存在“公有地悲剧”,需要有组织地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和投入。三是教材建设是启智增慧的长效工程,要避免短期行为。有组织建设可以形成长效规划,不断积累、多次再版形成优质教材。四是教材作为知识传授的基本载体,需统筹学科导向和兴趣导向。教师通常各有研究兴趣,基于个人兴趣开展教材建设和基于学科发展规律推进教材建设之间存在张力。因此有组织教材建设就有助于协调张力。在此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要求加强马工程教材建设,整体推进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做到体系结构合理、质量全面提升、机制健全完备、队伍齐整精良。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中国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系列。

二、社科学院教材建设工作体系

社科学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2020年9月22日,教育部在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部署推进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教材建设水平。社科学院在同年12月,召开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专题研讨教材建设,设立“新社科系列教材建设工作小组”,由彭凯平院长和刘涛雄书记担任组长。

为高效推进有组织的教材建设:首先是规划先行,将教材建设写入社科学院十四五规划;其次是建立激励引导制度,学院加大了教材建设投入力度,譬如提供教材出版经费、撰写教材津贴等,将教材建设纳入教师考评、评聘办法等;再次加强组织保障,由教学委员会负责教材规划、编撰、出版和审核等具体工作。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新社科系列教材得以问世。

社科学院的探索表明,在多学科汇聚学院开展有组织教材建设也面临若干挑战。社科学院有四个一级学科,如何发挥多学科优势,激发学科主体教材建设积极性,存在统筹组织挑战。社科学院以学科建设主体单位——“系所”为依托,建设学科教材建设小组,由系主任牵头,动员政治强、业务精、品格优、学风正的骨干教师作为教材建设骨干成员。此外,学院特别重视有组织教材研究,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积极申报教改项目,建立教材研究基地,经济学、政治学通过申报教改项目推进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社科学院现有47本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占比很高。其中经济学科有9本教材,包括蔡继明、邝梅等多位教师编写的经济学核心教材。政治学(国际关系)科编撰25本教材,包括阎学通、张小劲等多位教师编写的基础课教材。社会学科有8本教材,其中李强老师编写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已经再版5次。心理学科彭凯平等多位教师编写了5本自用教材。近年来社科学院教材建设取得突出成绩,2021年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评选取得佳绩:张成岗老师参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获得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别奖;李强老师作为第一副主编牵头编撰的《社会学概论新修》获得了一等奖;李强老师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是“马工程”教材,获得二等奖。社科学院多本教材在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中先后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今年我们也推荐了2本优秀教材参评。简要介绍两个教材建设的典型案例。

李强老师编写教材的案例。李强老师从1987年开始作为骨干参与《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编写,1987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五次再版,贯穿社会学中国化的学术取向。《社会学概论新修》以社会运行为理论主线、社会转型为解释视角,对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作出了全面介绍,累计发行数百万册,被国内高校作为社会学概论教材普遍使用,获得大量国家级和北京市的教学奖。

阎学通老师编写教材的案例。阎学通老师特别重视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重视案例教学,编写《国际关系分析》。随着数字时代来临,阎老师增加了数字教学资源开发。该教材于2008年出版,至今三次再版,获得了多个奖项。阎学通老师还发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学共同体会议,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在教材共同体建设上,阎老师做出了积极探索。

社科学院特别重视马工程教材建设,推进四方面举措:一是挖掘存量,积极向马工程推荐优秀教材。二是开拓增量,统筹推荐马工程学科专家。三是夯实选用,扎实推进马工程教材培训和选用。四是质量把关,教学委员会定期开展教材审核,形成常态化审核机制。学院积极挖掘优秀教材资源,向马工程教材推荐了8本多次再版的优秀教材,包括《国际关系分析》(阎学通、何颖)、《比较政治学导论》(张小劲、景跃进)、《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等。学院还向国家教材委推荐了不同学科方向的马工程教材专家,包括李稻葵(经济学)、张小劲(政治学)、王天夫(社会学)、赵可金(国际关系)。在马工程教材使用上,社科学院共有16门基础课选用13门马工程教材,使用率位列全校第一。

三、新社科系列教材建设行动计划

为了系统推进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社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新社科系列教材建设行动计划”。一是凝炼规划思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聚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面向新时代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制定教材建设中长期规划,重点聚焦“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前沿交叉”三类课程推进系列教材建设;二是发挥学科主体作用,教材建设从“个人兴趣导向”转向“学科主体责任”,由系所牵头建设政治学、社会学教材研究基地,激励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教材建设;三是推进精准建设,形成强基础、显优势和补短板三条教材建设原则。尤其是充分发挥清华社会科学在前沿交叉学科发展上的独特优势,高质量建设具有前瞻性的前沿交叉教材,引领社会科学未来发展方向;四是重视教材推广建立教材声誉,学院联合出版社、文素基地开展新社科系列教材推广活动,宣传引介新出版教材。

经过两年来的精准规划和广泛动员,目前已经推进19本覆盖各学科的新社科系列教材进入撰写、出版和使用等不同阶段。其中经济学教材是新社科系列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统筹下,社科学院和经管学院一起推进经济学系列教材建设,社科学院已经形成10本经济学基础概论课、专业核心课和前沿交叉课程教材。同时,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也大力加强教材建设进度,围绕新兴学科领域如区域国别学、全球治理、智能治理等领域形成9本新教材。

总之,经过两年以来教材建设探索,我们加深了对有组织教材建设的思考和认识,深刻认识到有组织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也形成了有组织教材建设的六项经验:一、加强党委领导。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党委要加强政治引领和顶层设计作用;二、学科主体责任。教材建设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根植学术共同体、激发学科主体性;三、典型示范效应。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我们发现学术大师也是教材建设引领者;四、激励引导广大教师。教材建设要充分依靠广大教师队伍,强化激励引导打造高素质教材建设队伍;五、加强推广应用。联合出版社构建教材建设共同体,通过工作坊促进优质教材推广应用;六、落实组织保障。加强教材建设从规划、撰写、出版、审核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确保高质量教材建设。

以上是我的分享,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