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法治保障 数治支撑——以市民诉求为驱动的首都治理创新论坛”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下会场设于清华同方科技广场。论坛聚焦市民诉求驱动的超大城市治理、主动治理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以法治+数治思维推进接诉即办改革等议题,来自国家民政部、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和高校的5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为首都治理建言献策。论坛还邀请了来自朝阳、海淀、昌平、大兴和东城区的部分街乡镇领导出席。
本次论坛分为主旨发言和圆桌会议两个环节。在主旨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作为主持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他认为,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经历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到主动治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凝练出党建引领、人民中心、法治保障、数治支撑四个关键词,本次论坛的专家和基层发言,充分地呈现了四个主题,可谓正逢其时。本次论坛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接地气、有故事、有情怀,“专家发言”呈现理论高度,“圆桌会议”体现实践厚度。
专家发言
随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王敬波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褚松燕教授,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小劲教授分别从“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理论意义、数据流中的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民生问题及其政府回应、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的新定位等不同角度发表演讲,阐述了对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引起全场关注和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圆桌会议”嘉宾发言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张开平主持了下半场的“圆桌会议”,引导与会人员从上半场的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进入到下半场的实践厚度和基层温度。朝阳区平房地区天鹅湾社区党委书记谢丽萍围绕天鹅湾社区电动车棚充电桩选址修建问题,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武装部长穆建发选取“围栏绿植隔开两个世界,公共空间共享难”案例,海淀区清河街道工委书记文思君针对智学苑社区业主对环境提升的期盼与物业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昌平区城北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李永国选取城北街道化解小区停车难治理案例,大兴区北臧村镇党委书记尚建刚围绕北臧村镇村庄物业化及小产权房问题,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基层治理案例,积极分享一线工作的宝贵经验,并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切实困难与困惑。
“圆桌会议”嘉宾点评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北京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鄯爱红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孟天广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丁副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李锋副教授分别从数字治理中的治理超载现象、市民诉求与社区日常治理间的冲突问题、有限政府与无限责任的矛盾、基层治理体制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党建引领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等角度做出评论和回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空间、提升干部担当和公民素养、坚持数据驱动、重视社区营造、处理好法治与德治、利益和情感的关系等实践建议。
张波主任发言
张小劲教授发言
经过半天充实而热烈的理论与实践对话,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张波主任和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小劲教授分别作总结发言。张波主任对此次论坛表示高度肯定,认为这是第一次尝试将专家的理论分析和基层的实际操作进行紧密结合,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并希望今后继续举办更高规格、更多形式的论坛,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思维,为接诉即办改革、首都治理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治理支持和改革动能。张小劲教授表示,今天的会场上分别有来自于实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的代表,结合在一起成为接诉即办改革的知识共同体。希望这个共同体能够延续下去,科研部门能够长期跟踪研究,实务部门能够善于发现和创新,共同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持续推进以市民诉求为驱动的城市治理创新。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接诉即办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此次论坛内容精彩、形式多元、成果丰富,对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启发意义。首都治理创新论坛由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至今已延续两届。第一届“大数据与首都基层治理”高端论坛于2020年11月1日举办,从政策、实践、理论、案例等多方面围绕接诉即办开展研讨。两届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计划于2022年6月举办第三届首都治理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