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我系助理教授胡悦出席CIDEG学术沙龙发表演讲:人口流动决策的心理机制与政策影响

2021-05-28

2021年5月27日下午,CIDEG学术沙龙第178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我系助理教授、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悦做研究分享,分享的主题为“人口流动决策的心理机制与政策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刘志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丽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鹏龙参加了沙龙并担任点评嘉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主任助理赵静主持沙龙。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主任助理赵静主持沙龙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胡悦发表演讲

胡悦老师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常见的治理和政策话题,研究户口政策对于人口流动决策的影响,如研究人口流动行为前的思考,从心理微观层面解构人口流动的现象,以及户口政策系统如何影响行为等内容。胡悦老师希望打开决策制定过程,探索其中包含的因素,同时用现实的证据去考量户口政策对引流的人口走向有何影响,探索其中具体的内在机制,讨论政策在心理层面如何影响决策等。此研究有意思的点在于,第一,该研究关注的是个体的流动心理和行为,而不是整体的流向。第二,试图串联个体从接收信息到最终作出流动决定这一过程中的相关要素。最后,使用“experiment+survey”的混合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胡悦老师的研究基于以下三个问题引发思考:第一,具有同样的经济发展实力或前景的城市为什么对流动人口没有同样的吸引力?第二,人们在进行迁移的决定时还在想什么?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第三,研究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改变他们的户口,那么,什么因素会决定流动人口在当地停留时间的长短?或者是否成为当地的新市民?

胡老师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将户口看作“Barriers”,提高进入门槛,使人们考虑到即使当地发展很好,但户口限制太严格,人们倾向于排除对此目的地选择。二是将户口看作“Benefits”,是指虽然有一定的户口门槛,但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背后所能够获得的利益,人们会更喜欢流动到此地,因为这里可以获得更多的当地利益。其中,“Benefits”有两种,一种是“挣快钱”式的利益,将户口看作“Benefits”的地方户口承载的利益可能不是特别高,但容易获得,人们则更喜欢移居到更容易获得户口福利的地方;另一种是更长期的福利,基于以获得的和成为新市民后获得的利益之差距来衡量。

胡老师主要通过网络调查结合网络实验进行实证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自主收集的中国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调查(LESS 2018)和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 2016),希望通过对这两样数据的混合分析,弥补各自缺陷并相互验证,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其中测量了人们对户口严格程度的自知情况,以及造成不同结果的背后的原因;同时,研究了城市户口政策中实际的严格程度与本地经济发展程度等一系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实验对比了人们在做流动决定时,其中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发现,户口并非是人口流动的“Barriers”,人们在做流动决定时,并不是关心户口的限制性。户口更多地作为“Benefits”改变人们的流动决定;实验和调查分析都表明,人们会从利益的可获得性和其本身大小两个方向对流动结果进行考量,并据此做出决定。胡老师认为,通过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政策对个体微观行为的影响,同时从城市治理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城市治理者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刘志林点评

刘志林: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很有意义。目前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大部分基于问卷,中国的问卷多数是截面的调查,其实还可以有很多新的方法可以探讨。另外,对于怎么认识户籍制度,户籍和福利应该分开来看,户口登记本身和享有福利的权利应该剥离开,这涉及很长的决策过程。但刘老师认为,实证数据中关于劳动力的数据不能完全真实反应出中国流动人口的组成,认为这部分后续需要多加衡量。刘老师建议,后续研究可以继续围绕移民/流动人口的家庭展开,因为移民或流动作为家庭决策对于经济学或社会学的研究都非常有意义,例如如何将家庭的总体收益和面对的风险分散化等问题可以继续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丽霞点评

董丽霞:文章使用了两套数据,估计了户籍政策和与之相关的公共服务对于潜在流动人口迁移决策,研究发现户籍限制不会阻止迁移行为,但与户籍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会对潜在流动人口的长期迁移决策有重要影响。这个研究的问题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但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在数据方面,样本由于体量和抽样的限制,可能无法充分体现中国流动人口全面特征;在实证中可以更为细化,例如个人特征可以从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户籍、工作行业等,家庭特征可以从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和年龄,老人(医疗、养老)等,流入地的城市特征可以从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除了主观评价),城市人口规模、房价、与户籍地的距离等进行更细化地思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鹏龙点评

张鹏龙:此研究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讲是非常成功的,但对于流动人口的界定应该更加清晰,流动人口和移民应该区分开,移民(拿到户口的人)应该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绝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是流动人口。如果关注移民,户籍可能对于他们很重要,将福利和户籍剥离开看,如果关注流动群体,他们更关心的可能是工资收入的提高等问题。另外,建议后期可以加入不同的因素考量,例如熟人关系网络、气候、距离等。

赵静老师最后指出,研究发现对地方吸引人才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另外研究中对于被调查者就户口的主观认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视为人们对流动目的地公共政策和社会条件的反映,也是个值得更加深入研究的方向。

现场的嘉宾以及参会的清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文清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