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我系景跃进教授出席 “政治穿透社会:中国消除贫困的政策过程”讲座并参与评议

2021-04-30

2021年4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赵宝煦学术基金“中国的政策过程”系列讲座第二期在廖凯原楼207教室成功举办,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以《政治穿透社会:中国消除贫困的政策过程》为题进行了讲座。我系景跃进教授出席讲座并进行评议。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主持,随后,李小云教授发表了专题演讲。李小云教授首先就如何看待精准扶贫的展开进行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关注中国作为革命党所具有的革命党议程的连续性,必须把扶贫的实践放在一百年来中国整个的革命议程中来看;第二,我国贫困的根源在于贫困产生的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革命议程的矛盾。为了在工人阶级不发达的结构里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允许生产贫困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存在,但另一方面这又与消除贫困的革命议程存在矛盾;第三,要关注政治和经济社会的一致性,政治制度必须与相应的经济社会文化相配合;第四,要关注治理的合法性需要

接下来,李小云教授介绍了他的分析框架,他将国家-社会系统细化为政治、行政、乡村治理和乡村社会的动态互动系统,从 “政治遭遇行政”、“行政回应政治”、“国家-社会的相遇和回应”几方面来分析中国的精准扶贫。

就“政治遭遇行政”而言,李小云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后革命时期继续完成革命的使命遭遇了官僚技术体系的制约,但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既能维系党的政治议程与行政科层治理体系的一致性,同时又能通过驾驭和利用科层体系的工具性来实现政治议程对科层体系的整合和超越。具体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就是依据宪法赋予的执政党超越社会的法理性权威,通过强化党的领导人的权威强化党的领导,从而更进一步通过党对政府的领导来加强对社会的统筹。

就“行政回应政治”而言,李小云教授认为这主要是关系到科层的“软理性”与政治的“硬刚性”之间的互动,也就是指革命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改造国家机器,通过政治权威迫使行政体系调整其结构和功能。这一过程在精准扶贫中的表现就是行政体系将政治议程中模糊的贫困标准具体化为各项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并且通过不断回应党的政治要求来不断调整扶贫的过程。

除此以外,李小云教授分别从“整合与妥协”以及“冲击、紊乱与韧性”两方面来讨论“国家-社会的相遇和回应”。前者主要指的是政治行政体系如何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整合乡村精英从而使得党的政治议程能够穿越乡村治理结构到达乡村社会,例如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对村干部利益需求的平衡。而后者指的是外部福利进入乡村社会并不符合乡村原有的基于平等的乡土福利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反映在精准扶贫中就是指乡村的集体主义福利逻辑与扶贫的个体逻辑之间的矛盾,强加于乡村社会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分类以及乡村社会缺乏产业扶贫所基于的现代市场制度的矛盾等。

最后,李小云教授表示以上的一系列分析都是基于实践主义视角对脱贫攻坚展开的理论性说明,整体而言,脱贫攻坚在实践层面呈现出了一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政治社会学景观。



在评议环节,景跃进教授肯定了李小云教授对政治和行政的讨论以及对中国政治中的革命话语的强调。他认为李小云教授提出的政治和行政的关系、党和政府的关系以及村干部的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反思。徐湘林教授也表示我们目前政治学的研究还存在不断应对西方话语结构的困扰,必须要跳出西方话语的逻辑,用中国的事实提炼中国的概念,争取在学术上与西方的平等对话。

在互动环节,李小云教授对以上两位教授的评议展开了回应,同时也对线上线下的观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进行了解答。最后,讲座在现场听众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清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