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第三届人文社科跨代对话“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与政治学知识建构”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8-12-10

2018年12月9日,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办的第三届人文社科跨代对话“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与政治学知识建构”学术研讨会在甲所第三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中央编译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多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系主任景跃进教授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致开幕辞。任剑涛教授对参会学者的光临表示感谢,并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初衷是想借鉴除政治学之外的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建构经验。随后,与会学者围绕“政治学的现代处境与学科建设”、“知识建构的理论思考与共同体建设”、“学科规制下的规范研究”、“人文社科的跨学科发展”、“比较政治学、行政学的话语体系建构”等重要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在“政治学的现代处境与学科建设”专题讨论中,中国政法大学张桂林教授阐发了自己关于政治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复旦大学郭苏建教授认为中国政治学界应该采取开放和包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建构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学术环境,共同推进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制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清华大学谈火生副教授论述了政治学学科中心塌陷的具体表现、后果以及重建方法。四川大学邓曦泽教授从人性、制度、技术三个方面分析了各文明的结构及其冲突。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分享了转型关头的政治学自处之道。

在“知识建构的理论思考与共同体建设”专题讨论中,清华大学景跃进教授探讨了中国政治研究的逻辑转换与知识建构。云南大学周平教授就中国政治学知识建构中的概念问题展开了讨论。中国政法大学黄璇副教授认为政治学是一门至善的学科,并重申政治学的规范精神。中山大学王宁教授以中国政治学界对于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争论为例,强调知识生产制度和文化上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本土化诉求就会不断出现,然后不断面临困境。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对学科共同体和学术评价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学科规制下的规范研究”专题讨论中,天津师范大学的佟德志教授认为需要推进政治思想史的知识建构。外交学院杨晖副教授围绕思想史的现代性问题展开辨析。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刘云东副教授从问题意识、价值追求、危机意识和学科发展四个方面来比较中美的比较政治学。东北大学颜德如教授讨论了中国政治学本土化建构的主题维度和主体维度。中央编译局杨雪冬研究员指出,只有通过政治理想的坚持才能提升政治学的原创性,只有通过对政治智慧的总结才能提高政治学在公众中的认可度。

在“人文社科的跨学科发展”专题讨论中,清华大学黄裕生教授从哲学角度来看待多元原则,并解释了它在现代政治中为什么本身具有正当性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王续添教授认为历史方法能有助于政治学的知识建构。华南师范大学郭台辉教授剖析了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中山大学郭忠华教授指出,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来开展政治学研究。北京大学何增科教授通过文献分析、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国别研究等三种方法,来研究社会制度和思维习惯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六个可验证的假设。

在“比较政治学、行政学的话语体系建构”专题讨论中,上海师范大学李路曲教授论述了中国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面临的挑战。华中师范大学张大维副教授基于中西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呼吁进入现实的田野,这样才会有方法上的创新和理论上的突破。暨南大学颜昌武副教授梳理了中国特色行政学的发展及其话语体系建构。华南农业大学唐斌副教授分析了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陈华文副教授从权力维度和理性维度阐述了学术话语的现状。

在会议闭幕式上,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进行总结发言。任剑涛教授再次向与会学者表达了感谢之情,并期待未来能继续促进跨学科的讨论和交流。至此,本次研讨会成功落幕。

(康曦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