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第一届“公共管理前沿理论与方法研讨会”暨“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来自浙江工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开大学的30多位学者专家出席了本次研讨活动,共同就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教授在开幕辞中首先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学者致以热烈欢迎。接着,通过回顾2020这一年我国在疫情防控、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认为数字治理在反贫困,实现区域、城乡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议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关于数字政府和数字治理的研究也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勉励青年学者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公共管理学科大有作为,成为时代、民族、国家、社会的表征和代言人。在致辞中,他期望本次学术讨论能够推动公共管理专家学者的交流,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前沿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米加宁教授以“深圳的‘秒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题进行了会议主旨发言。米加宁教授以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秒批”为例,提出政务服务正在从“物理空间”转向“数字空间”,政府在数字空间也会实现由审批到监管的职能转变。米加宁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由算力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导致政府架构的变革。
随后,与会学者围绕数字政府前沿实践、“互联网+”公共服务,以及数字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创新等专题进行了研究汇报,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西安交通大学阎波教授主持了“数字政府前沿实践”专题讨论。期间,复旦大学教授郑磊介绍了开放数林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与方法使用,以及2020年评估指标体系的调整方式和重点内容,回顾了开放数林指数发布这四年的收获和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钊提出了数字界面治理理论,希望将各地智慧城市的治理放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中分析。中山大学副教授郑跃平回顾十年来移动政务发展的历程,从需求兼顾与技术兼容两个视角讨论了未来移动政务的发展趋势。浙江大学教授高翔梳理了以往研究数字技术对公共治理形态变革影响,并结合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实践介绍了数字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及其治理创新。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黄飚老师对于上述研究进行了点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计算社会科学平台执行主任孟天广博士回顾了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以及数字政府实践的理论迭代,提出数字化国家能力的概念,认为数字化国家能力包括国家内部和国家与社会关系两个维度的六种能力。他使用2000年以来的政府采购数据展现了数字化国家能力的历史演进趋势,介绍了2020数字政府发展指数的指标构建和评估结果。

其后,本次会议还研讨了 “‘互联网+’公共服务”和“数字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创新” 两个专题。在最后的总结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翔教授首先感谢了所有与会学者围绕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前沿分享了最新学术成果和充分深入的学术对话,并期望学者们再次参与明年的“公共管理前沿理论与方法”研讨会。
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专家学者不仅尝试在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的各类议题中使用公共管理前沿研究方法,也期望通过与公共管理经典或前沿理论展开有效对话,来为繁荣中国公共管理学、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知识积累。

(文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