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举办的“首届地方治理现代研究工作坊”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三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社科院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对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境况和研究的议题设置、发展进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清华大学政治系主任张小劲教授首先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充分肯定了政治学杨雪冬教授在策划、推动举办本次工作坊的努力。他认为,工作坊作搭建了常规化学术平台,将发挥积聚学术力量,引领研究议题,推动主题性研究深入的作用。接着,他分享了关于地方治理研究的四点看法。一是从层级角度考量的地方治理研究,涉及从省、市到县域的不同空间,具有广谱性和复杂性;二是从主题角度考量的地方治理研究,涉及不同的治理议题和难题,具有综合性和复合性;三是从发展角度考量的地方治理研究,涉及诸多全新的现象和问题,则具有交叉性和不确定性;四是从新的数据和研究方法的引入考量地方治理研究,涉及批评的视角和失败案例的研究,以及大数据等前沿方法的应用,具有特殊的前沿性和创新空间。总之,地方治理研究大有可为。
接着,由杨雪冬教授主持了第一专场的研讨。来自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陈雪莲研究员分享了她关于第一书记的研究,她指出,作为一个群体“第一书记”内部从派出单位等方面来看也有很大的异质性,而这些异质性影响着不同第一书记的行动逻辑。国家行政学院的褚松燕教授提出要关注社会治理中的成本问题。她指出,目前社区存在社区行政化,居民参与度低,党组织成员外地化,自组织弱化等问题。社区治理需要提升,进行资源分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先提升共建,共治,而不能先共享,所以在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中需要提高成本意识。中国人民大学马得勇教授通过对中国人政治理念的认知心理学考察,认为系统性在研究和看待地方治理中十分重要。系统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所以不能就基层而看基层,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基层治理,地方治理现代化需要思维的高度系统思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丁开杰研究员则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从社会包容视角提出了未来可能的选题:包括党建引领,技术力量,要素流动,结构性变化(社会、人口、产业结构,农民工的市民化)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院长朱旭东从现实实践出发,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地方公安机关一直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公安机关在实际地方治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清华大学政治系博士后赵金旭带来了有关基层治理改革与政府回应性的研究。通过DID分析,证明在北京实行的“吹哨报到”显著地提升了政府的回应性,具体表现为市民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的回应时长在改革后都大大变短了。

第二专场由公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东教授主持。北京林业大学林震教授以林长制为作为案例,探讨了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目标责任制的评估与完善问题,指出要关注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统筹协调机制,是如何落实到地方实践之中的。北京市社科学院综治所袁振龙研究员以地方治理的地方性与现代性为题,阐述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三方面内涵:一是地方治理是与国家治理相对而言的,东西南北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关系;二是就现代性而言,地方治理现代化背后有着现代由于传统的预设;三是地方治理现代化属于更加精细化的过程,所有目标都被层层分解一步步地落实到基层的每个工作人员之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王艳副研究员用三座湘江战役纪念馆作为案例,展现了批示与其他命令不同,批示对执行的时间要求高,不在科层制制中层层下达,而是直接从中央传达到地方,所以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中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并会产生更多的竞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李铁军译审分享了他在挂职中关于地方治理实践的几点体会。他指出,中央工作人员到地方挂职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挂职中实际感受国家制度在地方是如何运行的;中央任务在地方的分解,往往是以指标考核的方式进行,并将这些指标分配到全年进行执行;依靠脱贫攻坚这一抓手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地方治理的现代化。

工作坊的最后由杨雪冬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衷心感谢各位新老朋友能参加首届工作坊。他表示,之所以策划推动这样的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能将自己过去在原中央编译局工作期间参与的地方治理改革和创新积累的经验嫁接到新的学术平台上。在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学研究中,对于地方的重要性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没有地方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对于学者来说,地方治理是观察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窗口,是理解中国政治运行的切口,是推动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接口。在研究中,要重视过程性研究,重视理论提炼,重视实践对接。希望工作坊定期,以多形式举办,以达到:从丰富生动的地方治理实践中形成学术议题、提炼学术概念、推动研究议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学理支持;以学术平台分享地方治理经验,以学术讲好地方治理的故事等多重目标。他还表示,受疫情影响,首届工作坊的参与者是在京学者,但在举办过程中,已经收到来自中山大学、东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学者的邀约,希望今后能联系举办。这充分说明了地方治理作为研究议题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更增加了办好工作坊的信心。

(潘莹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