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第五届人文社科跨代对话“开放世界的重建”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0-12-07

2020年12月6日,清华大学第五届人文社科跨代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举行。本次跨代对话研讨会以“开放世界的重建”为主题,由清华政治学系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3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自2016年以来,人文社科跨代对话会已经以“中国复兴的政治学共谋”、“审视政治:人文与法政的科际整合”、“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与政治学知识建构”、“百年大变局的社会科学汇思”为主题成功举办过四届,影响力和参与度不断扩大,引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有力地促进了政治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代际交流和学术发展。

在本次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教授任剑涛首先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并简要说明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安排和办会意图。接着,政治学系系主任张小劲教授致辞,通过对近一年来中外政治发展历程的回顾,对会议主题所提出的“开放世界”与“重建”分别加以阐释。他期望本次代际对话研讨会能够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界重新思考对于世界的认知,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其后,与会学者分别围绕“开放世界的政治图景”、“国家治理的政治思考”、“当代世界的民主想象”、“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审视”、“现代社会的思想交锋”等六个专题进行了发言和报告,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开放世界的政治图景”专题研讨中,中山大学的郭忠华教授分析了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以及民族国家的反击。清华的景跃进教授则分享了时代变局所带来的关于世界秩序的不同想象。张小劲教授的研究则揭示出政策执行和政策落实当中所存在的对冲现象。中山大学的谭安奎教授围绕开放世界的商业发展和意识形态建设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任剑涛教授比较分析了“开放世界”和“半开放世界”的两种不同观念。人民大学的林红教授的发言着重分析了现时代的身份意识和身份政治。外交学院的杨晖副教授从全球和局域两个视角揭示出开放世界中的国家神话。

在“国家治理的政治思考”专题研讨中,四川大学的姜晓萍教授通过研究揭示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与秩序。天津师大的佟德志教授则阐发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政治吸纳行政”现象。人民大学的田野教授从礼治角度提出对国际秩序的全新思考。同样来自川大的黄金辉教授则分析新时代如何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清华的孟天广教授的研究揭示出数字化国家能力推动国家社会关系的全新转型。

在“当代世界的民主想象”专题研讨中,吉林大学的张贤明教授从责任政治逻辑阐发对于全过程民主的思考。中央民大的关凯教授则结合2020年政治社会现象分析被新冠病毒改变的政治与社会建构。中国政法大学的庞金友教授通过数据剖析不平等与大变局时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多重困境。南京大学陈肖生副教授的研究则关注了当前理论域与舆论场上的民主论争。天津师大高景柱教授的研究从代际正义角度阐发了对于国家认同的思考。

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审视”专题研讨中,复旦的熊易寒教授分析了从组织、技术与信息分析“一网统管”实现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人大的聂辉华教授则从经济学角度谈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制度竞争。南京大学的王海洲教授分享他关于政治现象学的研究心得。四川大学的邓曦泽教授则从知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变角度分析三次人类大变局。北京大学的张长东副教授的研究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市场关系变迁。

在“现代社会的思想交锋”专题研讨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李筠教授从罗马历史分析帝国政治发展。北大的段德敏副教授的研究则分析了密尔与托克维尔关于帝国的观点。南京大学的曹帅老师则从骄傲的辩护与驯化角度分析古今之争中的亚当·斯密。华东师大的马华灵老师从代际对话的主题分析比较了两代人的思想历程。首都师大王炜老师的研究则重新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公共性问题。

本次代际对话研讨会议题丰富,观点新颖,理论前沿。与会学者从政治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哲学等不同角度围绕“开放世界的重建”表达自己的不同思考。同时通过不同年龄学者的代际对话,为推动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重新建设开放世界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知识创新。

经过一天学术交流和研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做了简要总结发言。任剑涛教授感谢了所有与会学者的热情参与,认为与会学者们围绕开放世界重建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充分深入的学术交流,并期望学者们明年再次参与代际对话学术研讨会。至此,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落幕。

(许超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