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孟天广老师与学生座谈“基于互联网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8-11-19

2018年11月19日,由社科学院研究生会组织的“社世有声”午餐会第十期于明斋315A顺利举办,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孟天广老师与来自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管学院等各院系的校内外12位同学及校友围绕“基于互联网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题展开了热切交流。

本次午餐会采取问答模式。同学们先轮流自我介绍,并且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和未来规划,提出“跨专业同学如何进行专业学习”、“留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需要注意什么”、“博士生的学术道路该如何走”、“如何选择研究和开题方向”等问题。

孟天广老师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苏世民书院兼职教授,兼任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担任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包括中国政府与政治、福利政治、政治传播、大数据与网络治理等。

本次讨论会孟老师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新信息技术对政府治国理政的影响以及新型研究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可能提供的机遇。2012年,《纽约时报》刊文宣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开始了向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的数字化转型,2015年政府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十三五规划制定了将大数据作为治理环境、信息要素、治理客体、治理技术的国家大数据战略,来解决政府治理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碎片化的问题。政府既使用互联网来进行政治吸纳,同时提升政府回应和宣传的质量,总的来说,大数据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技驱动力。孟老师提到,在这个过程里数据安全保护和公民数据权利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越来越透明,数据越来越开放,很多学科得以对这种新现象进行研究,例如经济学研究政府对共享经济的监管,政治学研究政府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决策行为等等。孟老师总结道,大数据时代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欢迎大家学习用新方法在感兴趣的领域做有趣的研究,例如当前计算社会科学数据平台的应用实践。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孟老师回答了同学对未来治理现代化的想象的提问,“现代化本身是制度化,通过制度约束公权力,技术本身只是赋能,间接地影响政府的边界。未来的政府形态应该是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化建立大量的为企业和个人公共服务的平台,技术可以辅助决策,但技术无法承担责任,政府的许多职能还是要依赖社会群体的合作。中国属于在探索治理数字化上占领先地位的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将给后发国家提供技术嵌入政府治理的经验。”

(文清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