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财政学会在北京举行第四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2019),论坛主题为“新中国财政发展70年”。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余蔚平出席会议并致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王东京,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马海涛,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小劲等专家出席论坛并作专题发言。论坛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和财科院副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傅志华分别主持主旨演讲环节和专题发言环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程北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出席论坛。有关部门、机构、地方财政科研部门、财科院战略合作单位,及主流媒体代表共200余人参加论坛。
余蔚平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是经济实力显著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70年,也是财政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财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伟大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财政的实力日益壮大,为促进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我国财政实现了由生产建设性财政、公共财政向现代财政的历史性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集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对财税改革作了重要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完善系统完备、法制健全、权责清晰、公平普惠、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财政制度。同时,根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优化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楼继伟会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事权、财权、财力、支出责任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完整、科学的阐述。1994年的分税制,第一次提出合理划分事权是逐步规范四者关系的起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的要求,突出了事权划分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给予高度定位,首次提出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四者关系做了全面表述并提出,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明确事权划分原则、加强中央事权的若干领域、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构建中央与地方责权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制;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处理好四者关系和相应的性质体制,包括分级行政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充满活力的工作体制,这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任务。

在专题发言环节,应邀参加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70年财政发展及新书发布,进行了深入探讨。应邀发表演讲的清华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从政治学的角度阐释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他认为,政治学提出的预算国家的概念,其实就是指现代财政国家,它的发展顶峰是预算控制,这种预算控制既包括民主程序,又包括科学思维,加之在一起构成现代国家的基本情况。
“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打造的探讨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前三届论坛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和2018年12月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深入研讨,深化了财政与国家治理关系的认识。

(文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