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平台执行主任孟天广教授应邀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讲座,主讲“从大数据的视角解读国家社会关系”。

讲座开始,孟天广教授首先阐述了司法和政治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以及两者在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很多不同——例如传统的政治学更关心政治选举与政治体制,而司法与法律则更关心实践与诉讼。这两类问题看似独立,实则交叉。孟教授提出,利用大数据的方法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些经过精妙设计的司法制度是否实现了它们的社会治理目标。
为了更直观地论证这一点,孟教授列举了他在2011年至2017年从微博上抓取的2000万条数据。孟教授通过分析网民对政治与司法问题的相关讨论来阐释民间对政治与法律的关注以及民意对司法改革的影响。孟教授还特别介绍了他与同事共同开发的司法数据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平台已收集了上千万条司法案例与网络数据。
利用司法大数据来剖析行政诉讼是孟教授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孟教授介绍说,2015年,经过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扩大了行政诉讼的范围,从而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法制化,同时也完成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分割。为了剖析这次司法改革的社会效果,孟教授收集了一百二十余万条行政诉讼裁判文书,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统计、文本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获得了更直观的数据,例如行政诉讼的地区差异、人群差异等等。
整个讲座气氛热烈,现场听众就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具体技术问题以及数据呈现方式等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并且与孟教授进行了现场交流。探讨的内容还涉及地方保护主义、行政权对司法权干扰的可能、现存行政诉讼体制中的异地审判等多个方面。
讲座的最后,孟教授也指出了研究过程中的若干困难,如法律数据公开与数据获取、司法裁判文书的选择性以及裁判文书格式的地区间差异、大数据分析方法上机器学习的有限性与建立结构化数据库的必要性,等等。他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学界的共同思考、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

(文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