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下午,由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123期在文科楼1425举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为研究院师生做了题为“北京治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关于‘接诉即办’的若干思考”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张定淮教授主持,现场座无虚席。

在专题讲座环节,张小劲教授主要讲授了四个方面内容:“接诉即办”的由来发展,从理念驱动、危机应对到问题引导,从城市感知、问题认知到精准施策以及城市治理创新的比较与讨论。
第一,“接诉即办”的课题主要缘起于为了根治十多年盗采金矿的痼疾,北京市平谷区开始探索将执法主导权下放到乡镇,由发现问题的乡镇发出召集信号,相关部门迅速到场、开展执法。2018年1月,北京市委将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提升为一号改革课题;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2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市街道工作会议上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首善标准加强新时代首都街道工作。同月,市委市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吹哨报到改革由此全面铺开。
第二,从理念驱动、危机应对到问题引导。张教授对北京的这一城市治理策略与行动进行了分层分析:首先,理念驱动的治理运动(IDG),即领导者的深远意图与对社会议题的即时感知、领导者的问题认知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等会成为治理行动的直接驱动力;其次,危机应对的治理调整(CDG),重大危机会在实践中促进积累性问题的突破性解决和疑难性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再次,问题引导的治理创新(PDG),即在问题导向的驱动下,通过感知问题、确定问题,会进一步实现多层互动、多元参与,最终达致治理预期。
第三,从城市感知、问题认知到精准施策。张教授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大数据时代下的治理科学化与精细化问题。张教授通过图表展示,讲解了北京市在治理实践中的数据穿透和分析,这种新的技术治理模式带来了社会治理中的新型差序格局。
第四,城市治理创新的比较和讨论。张教授认为,当代城市治理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来推动治理创新,探索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推动政府治理转型,优化城市治理结构。
在讲座的最后,主持人张定淮教授就计算机大数据治理的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及实践难度进行了总结讨论,与会师生也就若干城市治理与技术创新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交流。
(文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