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7日,应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系之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以“悲情、孤傲与理性:近代以来中国的三种世界观”为主题发表学术演讲。来自南方学院各系所的百多位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活动。
讲座开始时,任剑涛教授首先解题:“理性世界观不是横空出世的,它一定是中华文明发展以来的最终结果,悲情是我们近代被动挨打的,孤傲是我们崛起之后的一种心理反弹,那么现在走了这两个极端之后,叩其两端,执两用中,因此理性观念才可能生长。”
在引述了大量经典文献之后,任教授对悲情的世界观作出了三点解析:第一点是驻英大使郭嵩焘、刘锡鸿接触到富裕的西方感到的“觉得事事不如人,事事讲争先,而又办不到”的不自信态度;第二点是晚清政府在面对列强打上门来,对一个弹丸之地国家无可奈何时,“不断的放弃抵御强敌,而不是获得这个世界”的悲凉忍让;第三点是“觉得没有出路”并不断地提出“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如何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中国如何才能自救”等的萎靡问题。

接着,任剑涛教授继续批判另一个极端,认为孤傲的世界观是一种幼稚的体现,有三个指标。第一,“认为全世界非中国领导不可”。虽然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6.7,占了全世界净增长率的贡献率的32.7%,但仅凭这一单一指标,便觉得中国方方面面都很强是极为滑稽的;第二,“自觉强大的心态流行于整个民族之林”。仅凭新元史和新清史,便四处妄言各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一种幻想;第三,“自以为中国是世界发展唯一具有拳头的国家”。这是因中国鹰派的不断鼓吹而形成的局限观念。
国际关系血淋林的历史不断暴露出部分中国人缺乏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双赢和多赢的思维。对此,任教授提出理性的世界观,便是现代中国人要有友善地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大智慧,也要有按照国际法最大程度争取国家利益的能力。他同时指出“普遍健康而理性的社会风气会让我们这个民族既能够理性又比较准确地思考问题,进而更能够有创意性的行动。”
被问及此次讲座想带给大学生什么影响时,任教授指明了大学生所处的位置。“你们处于国家发展的十字路口,往前走融入世界,真正能够发挥领导作用,为人民文明做贡献;往后退,可能就是我们党、国务院担心的中等收入陷阱。”同时任教授也为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你们一定要走出近代所谓被动挨打那种悲情,因为它最妨碍你们理性地去看待世界,也要防止中国流行的唯我独尊的观念,去客观地看待国家的前程,从而去发挥你们中生代、新生人最重要的传接作用,让中华民族真正能够复兴。”
任剑涛教授凭借丰富的阅历和阅读,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由浅入深的论证,赢得了听讲师生的阵阵掌声,讲座也在教授与同学们热烈讨论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康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