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主办的“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宁校区交谊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上海对外贸 易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和我校等高校、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清华政治学系的景跃进教授也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罗培新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顾功耘教授首先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顾校长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以及政治学研究所的相关情况,并对本次会议主题及其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随后,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市社联党组副书记桑玉成教授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对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的组织工作表示了感谢,他从政治学所关注的政体问题出发,对本次会议的主题提出了独到的解读,并希望各位专家能够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与争锋,推动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本次会议分为上午的两场主题讨论和下午的六场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围绕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学科发展以及相关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第一场主题讨论围绕“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展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俞正樑教授主持本场讨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和同济大学文科办主任朱徳米教授分别作了“国家治理:比较政治范式的延续与更新”、“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区域政治研究”、“比较政治研究议题设定:从何处来?”的发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景跃进教授进行了点评。
第二场主题讨论的中心为“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学科交叉”,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主持本场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郭树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耿曙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宏松副研究员和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高奇琦副教授分别围绕“从法律移植看国际社会与国内政治的互动”、“出入于内政与外交之间的《中国的逻辑》及其批判”、“国内政治与国际合作: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和“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交叉研究:必要性 与可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彭勃教授作了点评。
这两场主题讨论主要围绕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在两场讨论的自由发言阶段,学者们就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政治问题研究的角度、普遍性规则与特殊性追求之间的悖论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各位发言人也就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下午的六场分组讨论分为两个会场同步进行,学者们围绕六个不同的研究主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一场分组讨论主题为“比较政治的理论与方法”,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周敏凯教授主持了本场讨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臧志军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景跃进教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金应忠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佟德志教授分别以“关于比较政治研究方法的几点浅见”、比较政治学的方法、“如何做比较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文化视角”等为主题作了发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进行了点评。
第二场分组讨论主题为“交叉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发展”,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助理王蔚教授主持本场讨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俞正樑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主编胡键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黄琪轩讲师分别围绕“中国和平崛起进入了战略挑战期”、“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海外贸易、国内市场与权力转移中的战争与和平” 等问题进行了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庞中英教授作了点评。
第三场分组讨论主题为“欧洲一体化与国际体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景跃进教授主持本场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庞中英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志敏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叶江教授和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吉磊助理研究员先后围绕“欧洲地区主义的衰落”、“欧盟的内部虚弱与外交张扬”、“国际体系转型、欧债危机与欧洲一体化”、“欧盟外交政策分析” 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玉刚教授对发言作了点评。
第四场分组讨论主题为“民主政治发展:东亚与拉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臧志军教授主持本场讨论。天津师范大学多元文化与国家建设研究所所长常士訚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袁峰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周旺副教授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何俊志副教授分别作了以“东亚国家的协商治理与民主建设”、“中国文化与中国式民主”、“国家建设、抗争与民主”、“拉美政治发展研究及其启示”为主题的发言。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佟德志教授进行了点评。
第五场分组讨论主题为“民主政治发展与国际秩序”,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金应忠教授主持本场讨论。上海政法学院院长助理王蔚教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郭学堂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尧副教授和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陈家喜副教授分别围绕“新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民主化浪潮之诱因及其国际政治意义”、“民主化进程中的外部因素”、“国际干预在民主转型中的作用机理:以‘阿拉伯之春’为例” 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志敏教授作了点评。
第六场分组讨论主题为“民族主义、宗教和国际冲突”,天津师范大学多元文化与国家建设研究所所长常士訚教授主持本场讨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周敏凯教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张家栋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马俊毅副编审、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章远助理研究员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王伟华助理研究员分别就“民族主义、宗教和国际冲突”、“民族主义的兴衰与国际冲突”、“中国族际政治制度的政治哲学探析”、“外部宗教性干预与地区安全:以科索沃冲突为例”、“南亚的民族宗教冲突与极端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叶江教授作了点评。
六场分组讨论的主题涵盖了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两个学科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每场讨论均有自由发言阶段,各位发言人、评论人和与会学者通过不同主题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并就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在分组讨论结束后,会议进入总结阶段,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敏教授主持了会议总结。首先,周敏凯教授、何俊志副教授、陈玉刚教授、佟德志教授、金应忠教授和常士訚教授分别代表六个小组作了本组讨论的汇报。随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教授作了大会总结发言,针对全天会议中与会学者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的话题,并传递了有关比较政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信息,展望了未来中国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前景。
经过历时一天的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圆满闭幕。本次会议是国内第一次针对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两个学科的相互关系和交叉研究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的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对本次会议的主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还会在今后陆续开展相关学术活动,以促进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交叉研究的发展。
(高奇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