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于晓虹博士在广东省社工委发表主题演讲

2013-06-27

2013年6月27日,清华政治学系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晓虹博士与博士生徐晓全参加了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社会创新沙龙”。广东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刘润华以及社工委社会建设指导处、公共服务促进处、社会组织工作处等16人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作为沙龙活动的主讲嘉宾,于晓虹博士首先介绍了清华政治学系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目前承担的研究项目及其关注的重点问题,然后以“理解地方政府创新”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于博士从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挑战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并且进一步指出,新的战略部署为社会管理创新开放了新的时间窗口,并且论证了地方政府创新与创新社会管理的相互关系。接着,于博士又分析了地方政府创新的多个维度。在她看来,在历史维度上,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治理结构和地方创新传统对此后的基层治理创新路径有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内,特定的基层治理结构和各类创新实践,为地方政府创新留下了革命传统与游击队风格;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地方治理创新的策略性寻求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1980-1992年的初期阶段,中央政府在大量的政策领域允许各省试点;省级政府在其管辖地域内以允许政策突破或新政试点的方式,纵容或推动更下一级的政府所从事的改革;在1992-2003年的中期阶段,中央政府经由有意识的地方试点而推出整体性改革;从2003年以来至当前,则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取向,省级、县级均出现了大量的改革创新,且有更大的可能成为复制与扩散的经验

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于晓虹博士还分析了地方政府创新的基本路径、主要过程和扩散机制等问题,对当今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创新的诸多争论进行了评价,并归纳了研究地方政府创新的三个维度,即政府培育社会、推动民主治理以及体制配套改革。在于博士看来,第一个维度关涉着政府对社会的外在管控与社会的自我完善可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发展;第二个维度则强调民主治理能够得到更广泛、更深刻的延伸发展;第三个发展维度的关键是整个政府体制的改革创新得到进一步的配套发展。

随后,刘润华副主任对于晓虹博士的演讲进行了回应,具体分析了社会创新与改革的体制原因以及广东省社会创新的重点领域,并且对广东省社工委在统筹全省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和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介绍。根据刘副主任的介绍,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1年8月8日,既是省委的工作部门,也是省政府的工作部门。省社工委实行委员制,目前共有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和群众团体等44个委员单位,委员单位各派出1名副厅级以上领导作为委员。省社工委建立了决策与执行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协调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省社工委负责研究和统筹处理全省社会工作重大问题,委员单位按照委员会决策和部门职责分工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省社工委成立以来推出了三项社会创新计划:一是建立社会创新研究基地,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并借助合作方的研究力量,着眼于从学术的角度推进社会建设研究;二是建立社会创新实践基地,与社会创新水平高、基础好的地区和单位合作,以合作方为实验调研平台,着眼于从实务的角度推进社会建设创新;三是建立社会创新研究联盟,意在与所有关注广东社会建设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成松散型的“社会创新研究联盟”,广东省社工委无偿为加盟机构提供必要的服务,如提供广东社会建设的基本资料、代为联系调研单位、开展学术交流等,力争为广东的社会创新提供更多的助力。

在沙龙活动结束后,于晓虹博士等在晚餐期间与继续与刘润华副主任等进行交流,并且还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加入广东省社工委社会创新研究联盟的合作达成了初步共识。

(徐晓全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