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比较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发展”圆桌会议在清华举行

2013-09-08

2013年9月8日晚,“比较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发展”圆桌会议在清华丙所会议室举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康奈尔大学讲座教授彼得•卡赞斯坦博士,前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华盛顿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玛格丽特•勒维博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彼得•埃文斯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讲座教授、国际关系和亚太事务研究院创始院长彼得•格洛维奇博士以及瑞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前所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森博士共同出席了本次圆桌会议,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以及来自新华社、《文汇报》、《中国政协报》、《学习时报》以及共识网、人民网的记者和评论员等,就中国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在清华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的主持下,对话首先围绕着中国发展对于世界的影响问题展开。作为研究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著名学者,上述五位学者对中国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勒维教授指出,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国际经济的供应链条,不再仅作为生产国出现,也成为重要的消费国。因此,在贸易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中国都发挥着“规则改变者”的作用。中国国内的政策议题对世界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埃文斯教授赞同勒维的说法。在他看来,作为美国霸权时期成长的美国人,多数美国中年人曾经习惯于被世界其他地区的民众看作是“美国模式”,感受到美国承担的国际责任。而现在,中国与美国的相对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在这种状况下,中国民众也会逐步产生类似感受,即其他地区民众把中国发展看作一种模式,中国也将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接着,对话转入了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发展进程的持续性问题。在这些学者看来,正因为中国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因此,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和谨慎的政策,以避免重走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弯路。卡赞斯坦指出,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强国是每个国家的梦想,从历史上看,问题关键是如何持续性增长。他提出,日本经济曾经经历过极其迅速的发展,但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不少国家在十年、甚至几十年内发展势头不错,但内部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导致经济出现问题。卡赞斯坦强调说,世界变化瞬息万变,“争做世界老大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两项工作:其一是理顺管理机制、实现合理的经济转型;其二是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就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卡赞斯坦认为,全球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一直存在,中国在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十分谨慎,否则可能导致国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

随后,中国的发展经验与比较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又成了对话的焦点。对于比较政治经济学这样一门在国内属于新兴和交叉的学科,参会的中国学者向这些知名专家提出了学科如何发展的问题。埃文斯教授强调指出,中国学者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并在中国的经验性分析基础上形成属于中国的理论视角。在他看来,中国学科的发展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类似,都需要寻找符合自身需求和特色的路径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切入。

 圆桌会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尽管已经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但与会者仍旧在返回的路上边走边谈,讨论着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黄梦丹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