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政治学系教师参加复旦大学学术研讨会

2013-11-23

 

2013年11月23日,“比较政治学:全球视野与中国议题”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清华政治学系景跃进教授、谈火生副教授、以及博士后研究员孟天广博士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复旦大学林尚立副校长、陈志敏院长和陈明明主任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讲话。

景跃进教授首先主持了“比较政治的定量研究”专题的报告和讨论,还担任“比较政治中的结构与制度”专题的评论人,对该专题的五篇学术论文进行了深入的评论。景跃进教授还在“比较政治视野中的中国政治”专题做了题为“何为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逻辑可能性与理论难题”的发言。景跃进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认为当前研究经受着置身于政治现实和政治体制改革话语体系两种新“遗产”。受到这两种“遗产”的影响,存在两种思考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完善说和转型说,近来对“中国模式”的讨论要求学术界认真反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命题。景跃进教授还概括出中国未来政治转型的三种不同可能性:转型说、创新说和完善说,学术界应该对上述三种逻辑可能性保持开放态度。总之,景跃进教授的研究试图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置于未来的向度上进行考察,从特殊性的角度考察未来政体类型的可能性。景跃进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提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我们自己认为我们比西方学者更了解中国,我们也掌握了他们的理论与方法,但为什么关于中国政治研究的重大转向,不是中国学者做出来的?为什么关于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的重大转折不是中国学者提出的?”这样一个关于中国政治学议程设置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政治中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激起了与会学者热烈的回应与讨论。 

孟天广博士在分论坛“比较政治的定量研究”中做了“The Policy-Opinion Nexus: The Impact of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s on Welfare Policy Preferences in China”的发言。该论文扩展了近年比较政治学界“公民意见-政策”连接理论,以转型中国福利政策演进作为自然实验来讨论“政策-公民意见”连接的理论创新和实证发现。利用2009年全国调查数据,孟天广博士的发现当代中国“福利政策-意见”连结的总体特征是公众对福利扩张给予正向反馈,福利扩张引起公众要求更多福利;正向反馈关系并只存在本政策领域,而是存在向其他政策领域的溢出效应;简言之,福利政策演进中形成了国家对社会福利的强责任的社会规范,国家不得不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承担更多福利责任。此外,补贴中产和富人的养老保险和义务教育免费发挥了强化福利偏好的效应,而补贴穷人的医疗保险和低保未显示出对各自政策领域的直接效应,但存在对补贴弱势群体的福利政策的溢出正向效应。专题评论人对这篇论文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孟天广博士还回应了与会学者的提问。

谈火生副教授参与了“比较政治中的结构与制度”、“比较政治研究的概念与经验”等分论坛的评论和讨论活动,他的发言为部分参会学者的论文完善提供了宝贵意见。会议期间,景跃进教授、谈火生副教授、孟天广博士与其他学者还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国家治理体系、治理技术与协商民主、分配政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郭静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