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12日,“邹谠与当代中国政治分析”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爱荷华大学、早稻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结束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朱云汉教授首先作了题为“邹谠先生的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之启示”的主题演讲。而后,围绕“邹谠分析中国政治的方法论意识与理论途径”、“中国政治:转型与参与”、“中国政治:从革命到改革”、“中国政治研究与比较政治”、“政治文化与地方政治”、“中国政治与中美关系”等六个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始终处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之中。清华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以“西方概念与中国经验:邹谠的方法论意识”为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会议的最后,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沃马克(Brantly Womack)教授、爱荷华大学的唐文方教授、清华大学的崔之元教授分别致词。作为邹谠先生门下弟子,他们回忆了与邹谠先生一同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介绍了邹先生对中国前景与发展的深切关注,探讨了邹先生的学术洞见对政治学学科的贡献。
邹谠先生是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先生之子,毕业于西南联大,1946年就读芝加哥大学研究院,主攻美国政治学,1951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其后一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改革开放后,邹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理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邹谠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学者,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及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1963)、《中国之危机》(1968,合编),《从1850年到今中国基层的政治领袖与社会变迁》(1981)、《文化大革命与毛后改革》(1986),《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看》(1994)等书。其中《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书被誉为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当年的最佳著作。
(郭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