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政治学系张遵修学长重返清华政治学系

2017-04-27




春值四月,万物芳菲,清华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6周年的校庆,这个月校友陆续从全国各地返校参观,回家看看。4月12日,春光明媚,高龄93岁的政治学系张遵修学长回到母校,到图书馆捐赠图书,参观艺术博物馆,然后回家——政治学系——看望。

张遵修学长是河北南皮人,1924年生于天津,其父张厚璜为张之洞侄孙,家学厚重。她自幼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年少时心契工科,怀着“工业救国”的梦想,先后在师大女附中、贝满女中接受教育。贝满女中时期,随着时局的变化,她认识到工业救国是有条件的,即必须政治昌明。她开始暗下决心,日后攻读政治学,实现“政治救国”的理想。抗战时期,张遵修学长因家庭原因无法内迁,迫不得已就读于沦陷区北大英文系;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解散,清华大学在北平清华园复员,张遵修学长转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就读,开始了她梦想与现实的对接。沦陷区屈辱的遭遇使得她格外珍惜学习政治学的机会和环境,在清华修习陈岱孙、张奚若等著名教授的课程,如鱼得水般地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由于她读书非常认真,对待课业异常严肃,以致每次学校在公告栏上公布考试成绩时,张遵修常常是名列第一。因缘际会,在清华园里张遵修学长因为共鸣的言语、共通的爱好和共同的追求,与高一年级的政治系学子赵明潔学长走到一起,开启了一段浪漫姻缘;伉俪情深,携手走过一生的风雨。



清华毕业后,张遵修学长先后在崇慈女中、《大公报》社工作,反右、文革期间夫妇俩受到波及,被划为“右派分子”,双双被下放到北京通县参加农业劳动,1972年摘掉右派帽子。改革开放后,张遵修学长调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在新岗位上她重新出发,开始了新的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她担任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责任编辑,参加《法学卷》编撰工作的法学家多达二百余人,作为责任编辑,张遵修学长极为尊重他们的学术造诣、他们的品格脾性、尤其是他们为促进国家民主法治不遗余力的那种精神。她总是想出办法,克服物资匮乏的困难,为法学家从事编撰提供方便。历经千辛万苦,《法学卷》终于在1984年9月正式出版;一经出版,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仅到1986年,《法学卷》发行量已多达32万册,其用途之广泛,用户之众多,无可胜数;它既是备考研究生的必读书,又是普及法律知识的工具书,既是高校法律科系的教科书,又是法官律师的案头必备参考书。这一卷里面,包含着张遵修学长太多的心血。从1978年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张遵修学长就再也没有离开,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她却一直在出版社工作到80岁。

虽然已届高龄,张遵修学长生活作息规律,坚持读书写作,思维甚为敏捷;仍然关心国家,关心社会;为求环保,她每次外出吃饭时都自备筷子。

4月12日,张遵修学长在其女儿的陪同下,先到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部,把赵明潔学长当年读过的1921年出版的英文原版书《Modern Times and the Living Past》捐给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如获至宝,热情的接待了张遵修学长,做了捐赠登记,并发给她“清华大学图书馆赠书荣誉证”。张学长还参观了图书馆老馆的阅览室,重温了当年学习时的记忆。之后,张遵修学长前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当年毕业时政治学系主任张奚若教授给她写的求职推荐信手迹,缅怀老师当年的殷切关怀。最后,张遵修学长返回老家——政治学系明斋。


2.jpg


在政治学系,张学长受到系主任张小劲教授的热情接待。在张主任的陪同下,她参观了政治学系的办公设施,查看了政治学系系史宣传板。在宣传板前,张学长驻足良久,宣传板上的很多人物名字,多是当年张遵修学长和赵明潔学长的好友,时光虽逝,情义长存,睹物思人,倍感亲切。面对校友回家,张小劲主任像见到远方归来的亲人,用心设计了特殊意义的午餐款待老学长。

在张小劲教授的陪同下,张遵修学长还参观了当年的宿舍——“静斋”。在静斋,老人回忆当年住在一楼,赵明潔学长来找她,敲敲窗子,她就从宿舍出来了,回忆之际仍然是幸福满满,容光焕发。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浪漫和情怀,虽然简朴却也大方,七十年前的浪漫,在今天看来并未褪色!

经过水木清华前的山坡时,张学长惊叹此坡仍在,回忆七十年前为备考彻夜未眠,躲出宿舍在园子乱走,虽是初夏时节却也夜寒日蒸,于是浑身冰透,等日头起来后便躺在身后的小坡上晒太阳。

夕阳西下,张遵修学长结束一天的行程,恋恋不舍的离开母校。在她的背影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清华一百多年发展的历史,在她的步伐里,我们依稀看到政治学系光辉灿烂的行程。

(刘猛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