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承办的“海峡两岸社情民意调查的现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0月12-13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近70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和孟天广博士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开幕式结束后,张小劲教授主持了第一个题为“近年来两岸大型调查项目介绍”专题讨论会。在主持说明中,张小劲教授首先介绍了清华大学政治学量化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提到了已故的史天健教授对于两岸民意调查合作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在随后的发言中,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报告了中国政法大学服务型政府问卷调查、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教授介绍了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民族地区综合调查、法学所田禾教授报告了中国政府透明度调查、政治学所所长房宁教授和郑建君博士报告了政治学所近年来实施的政策参与、政治认同等全国性调查项目。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徐火炎研究员则介绍了近年来台湾地区社会调查的新趋势,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蔡佳泓研究员报告了选举研究中心长期实施的“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等调查项目。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从调查研究出版的角度讨论了民意调查的规范性、科学性等问题。在张小劲教授协调下,本专题进行了深入和专业的讨论,两岸学者就两岸近年来社情民意研究的蓬勃发展、发展趋势进行了充分讨论。
孟天广博士参加了“大陆民意调查关注的主要问题”专题研讨,并做了题为“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水平、社会基础及其结构特征”的主题报告。利用1990-2009年多次调查数据,他全面说明了相关的分析结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信任总体水平较高,军队、中央政府和人大等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地方政府、公安、公务员等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低;政治信任在转型期经历了复杂变化,总体有下降趋势,根源在于政治信任生成的社会基础的变化,政治世代、社会结构变迁是基本动力;政治信任存在“中央-地方”层化、信任政治机构多于政治人、信任“行政”与“司法”机构的分化,以及体制性信任、机构信任和政治人信任高度同构等结构性特征。
在为期两天、先后分为六场进行的专题研讨会上,两岸学者的发言和自由讨论,涉及近年来两岸大型调查项目介绍、两岸的民意调查机构、两岸民意调查关注的主要问题以及社情民意调查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等内容。此次两岸学者的密切交流,为未来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可能建立制度化的交流平台。张小劲教授和孟天广博士同与会的两岸学者就抽样调查、数据使用和政治信任的解释等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就未来的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孟天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