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学科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政治学系师生参加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选拔暨颁奖大会

2014-01-11

2014年1月11日,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选拔暨颁奖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由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共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于2000年联合组织发起,其主要宗旨是发现、激励和推广各级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以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进步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该奖项自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

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自2013年3月28日启动至9月15日申请截止,共收到132个申请项目,课题组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资格审查和初选。随后,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的12名全国专家委员会委员按照创新程度、参与程度、效益程度、重要程度、节约程度、推广程度等六条标准,对初选项目进行认真评阅,投票选出了20个入围项目。随后,这些入围项目名单在主要媒体以及“中国政府创新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公示结束后,组委会派出20个调研组分赴各地对入围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独立评估入围项目的真实性和效益性。

颁奖大会经过现场陈述、答辩和选拔委员会投票协商后,10个项目最终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得主;10个项目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提名奖。本届全国选拔委员会由中央部委官员、媒体代表、民间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上届获奖项目代表等14人组成。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同志出席颁奖大会,宣布了本届创新奖的获奖项目名单,并给获奖者颁奖。

本届入围的20个项目分别属于“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四大类,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据俞可平教授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申报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申请项目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但申报数量明显下降,比上届减少81个,减幅达到33%;二是在公共服务、行政管理、政治改革、社会治理四类项目中,仍以公共服务类居多,继续超过政治改革类和行政改革类项目;三是申报项目在区域分布上依然不均匀,东部发达地区的申报项目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其中,广东、浙江、四川等省份的申请项目继续居多;四是一些国家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申请地方政府创新奖;五是网络技术尤其是新媒体在创新中的运用增多。

俞可平教授指出,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政府部门及相关成员进行适当奖惩,是促使政府不断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激励机制。由相对独立的权威学术机构依据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和严格的评估程序,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评估和奖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助于消除评估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腐败和不公正,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政府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和行为,增强公民对政府的认同和信任,推动学术界对政府治理的深入研究。

自2000年创办迄今,共有2045个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申报该奖项,有149个项目获得入围奖,70个项目获得优胜奖。作为中国第一个由学术机构对政府创新行为进行评估的奖项,“中国政府创新奖”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和严格的评估程序,评奖活动和工作机制日趋成熟。“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选活动在政界和学界的影响日渐增大,至今所有大陆省份都曾申报过“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有100多个知名专家教授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参与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选活动,数百家媒体采访或深入报道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选活动和获奖项目,还有一些获奖项目代表被推荐参加联合国“全球政府创新论坛”。

作为一个民间奖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人民对政府的评价和期待,努力引导和鼓励着各级地方政府为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过去14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在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绝大多数获奖的创新项目,程度不同地在更大的范围直至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或上升为制度法规。例如,在政治改革和政府治理方面,有村委会“海选”、“乡镇领导公推公选”、“两票制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开放式决策”、“政策听证”、“干部离任审计”、“农民工维权”、“人大预算监督”、“参与式预算”和“政府绩效管理”等等;在社会治理方面,有“社区参与式治理”、“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换养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寺庙管理”、“社会组织孵化培育”、“预防和减少犯罪”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等等;在公共服务方面,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家养老”、“社区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改革”、“卫生服务改革”、“阳光救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等等。此外,许多获奖项目已经成为国内外政治学者研究的重点案例,不少获奖项目被编入案例教材,进入大学和党校的课堂。这充分说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鼓励导向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推动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起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以其“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品牌。据悉,自下一届开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将做较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清华政治学系景跃进教授受邀参加大会,担任上午第二单元的主持人。清华政治学系博士后张汉博士、孟天广博士,及在读博士生徐晓全、廖幸谬、陶逸骏、李岩也参加了会议。作为编纂《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的部分准备工作,他们采访了参加大会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主创人员、评委,以及来自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陕西省岚皋县等入围项目代表。

(郭静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