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17日下午,在北京时尚廊书店举办了主题为“为什么恶劣行为总是政治成功的通行证?”的《独裁者手册》读书会,清华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博士和《炎黄春秋》杂志社总编辑吴思应邀担任主评嘉宾。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副主编纪彭的主持下,刘瑜博士和吴思先生首先发表了主要评论,然后又与读书会的参加者进行了互动。
刘瑜博士认为,《独裁者手册》这本书,试图在民主专制的话语体系之外,建立一个解释政治的框架。它把政治分为三个维度:民意选择人、实际选择人和致胜联盟。那么,这可以概括为:不管是在民主还是专制体系里,一个政治家只会去讨好对自己有用的人。但这并不是说作者认为专制和民主没有区别,而是在专制和民主两种体制下,政治家所需要讨好的人有所差异。在专制体制之下,政治家需要讨好的是一小撮人,他们很多时候表现为掌握军权的军队或者官僚体系高层。在民主体系下,政治家需要讨好的是选民。选民有民意选民——美国所有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是选民,还有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参与投票的人,在美国,总统选举投票率只有60%多,国会议员投票率也许只有30%~40%,所以我们假定平均投票率是50%吧。还有一个所谓的致胜联盟,在实际投票人中,那些选择了获胜的人,也就是一半的一半,这些人是真正的致胜联盟。那么美国的政治家需要讨好的是这一半的一半。
刘瑜博士还指出,用这个框架来分析实际的政治生活是有意义的。这意味着,政治就是寻找公共生活的可能性。如果这个国家是无政府状态、失控的状态,兵荒马乱的状态,公共生活是没有的。所以,成功政治,就是使好的公共生活得以可能的政治。
(郭静整理)